那些常翻常新的名著,《紅樓夢》是一部,《西游記》也是一部。
不同年齡,能讀出不同的感受。少年時讀《西游記》,最愛看孫大圣一路披荊斬棘;中年時讀《西游記》,知道人生實苦,熬過才是成熟。
如果用職場眼光看《西游記》,它也是一個有關生存法則的故事。師兄弟三人,再加上白龍馬,恰恰代表了不同類型的人才,靠譜,則是他們獲勝的法寶。
一
網上有一個熱議話題:在職場中,為什么領導都喜歡靠譜的人?有個答案是這樣的:因為靠譜的人,無論說話還是做事,都能讓人放心。
齊天大圣的靠譜,就體現在專業能力上:再難對付的妖怪,全能搞定。
面對取經路上的種種磨難,他是有底氣的:師父是菩提祖師,自己苦熬許多年,學成了七十二般變化和筋斗云,結交各路神仙妖怪,天上地下,人脈非常廣。
看久了《西游記》,人們偶爾會調侃,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猴哥真正親手降服的妖怪沒幾個,動不動就要去天庭喊人,打不過就只會搬救兵。
這倒未必。很多時候,請救兵是最迅速有效的辦法,成功概率也更高。比如對付蜈蚣精,毗藍婆菩薩一根繡花針就能解決問題,何必一味死磕、耗時費力?不如變通一下,對癥下藥。
他說過:“若是天魔,解與玉帝;若是土魔,解與土府……是蛟精解與海主,是鬼祟解與閻王。各有地頭方向。我老孫到處里人熟,發一張批文,把他連夜解著飛跑。”
猴哥很清楚自己此行的核心任務:保護唐僧取得真經,那些磨難都是到達目的地之前必須經受的。更何況,有些妖怪本就是神仙坐騎或侍從之屬,不如賣個面子,叫主人自己清理門戶。
做人留一線,來日好相見。
除非像三打白骨精時被迫暫時離線,否則孫悟空始終是取經隊伍中的頂梁柱,硬實力與軟實力兼具,論降妖除魔,他確實像定海神針一般靠得住。
二
不過,有時只憑業務能力并不能愉快地解決所有問題。職場人來人往,溝通應酬沒有一刻停止,相當考驗交際能力。在這一點上,八戒看上去更合格一些。
跟猴哥比起來,二師兄好像懶散了許多:貪吃嗜睡,能偷懶就偷懶,一身小毛病,很容易讓人忘了他曾經也是有名有姓的天蓬元帥。
孫悟空有短板:水下功夫不太好。這正好是八戒的長處,遇到在水里興風作浪的妖怪時,一般先是豬八戒、沙僧誘敵出戰,甘愿為師兄打輔助,配合默契。
一路上,他最有幽默感、最擅長活躍氣氛,不像大師兄脾氣那么急躁。在因為相貌丑陋嚇到別人,被師父吐槽時,八戒不慌不忙辯解:
“不瞞師父說,老豬自從跟了你,這些時俊了許多哩。若象往常在高老莊走時,把嘴朝前一掬,把耳兩頭一擺,常嚇殺二三十人哩。”話說完,氣氛一下就緩和了。
孫悟空被黃風吹壞眼睛,打算找靈吉菩薩降妖,囑咐八戒藏好身,不要出頭。他便應承著回了一句:“曉得!曉得!你只管快快前去!老豬學得個烏龜法,得縮頭時且縮頭。”
他和團隊中其他人的交流沒啥障礙,很少使小性兒,談笑間就拉近了距離,偶爾被大師兄揪著耳朵罵“呆子”“夯貨”,過后依然“猴哥”“猴哥”叫得很順口,把沖突化解于無形。
算算時間,取經的過程其實很漫長,假如沒有八戒的幽默感和厚臉皮,多半會少了很多樂趣。
三
以前,有句形容職場的話比較流行:看似沒存在感的老實人,其實缺不得。《西游記》取經團隊里的類似角色,可能就是沙僧和白龍馬了。
他倆經歷不同,但有的地方又很像。論武藝,兩個人都不是很能打,既沒有孫悟空的本領,也不似豬八戒那般圓滑,勝在任勞任怨,至少表面上看起來是這樣。
在影視劇中,沙僧是個吃苦耐勞的形象,挑擔、做飯……許多雜活處理得井井有條。他對自己有清晰的定位,不跟大師兄搶風頭,不和二師兄爭寵,全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
白龍馬一路上也是兢兢業業,馱著唐僧到處跑,毫無怨言。
重要的是,在取經這件事上,兩個人信念堅定。唐僧接二連三被妖怪擄走,大家多少有點灰心。枯松澗遭逢紅孩兒,孫悟空很難過,說“我等自此就該散了!”八戒也跟著連聲附和。
沙僧出來力挽狂瀾:我們三人本應將功折罪,但如今說出這樣各尋頭路的話來,便是違背了菩薩的善果、壞了自己的德行,“惹人恥笑,說我們有始無終也!”一句話,點醒夢中人。
白龍馬也是如此。途徑寶象國,孫悟空已經被趕走,八戒沙僧不是黃袍怪的對手;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不太行,還是挺身而出,結果毫無懸念地被妖怪打敗了。
受傷后,他沒有躲起來,轉而說服了試圖溜號的二師兄,叫他趕緊請大師兄救場。結果皆大歡喜,唐僧得救,誤會解開,大師兄回歸。
這兩位,看似不出眾,卻是最穩定的基石。有本事的人,多少也有點個性和脾氣,不是那么服管。像孫猴子,最開始跟唐僧吵了一架就想走人,還是被龍王勸了回來。
所以說,沙僧和白龍馬算另一種意義上的靠譜,是團隊的穩定器和粘合劑,值得被信賴。即便不能獨當一面,卻也可解燃眉之急。
四
從孫悟空到八戒,再到沙僧、白龍馬,一部《西游記》,寫出了職場眾生相。
大師兄是那種極少數的精英,有能力,有性格;八戒像是大多數的白領,業務水平過得去,同時也有亂七八糟的缺點;沙僧和白龍馬本事不夠大,但聽話,老老實實做好自己的工作。
他們不算完美搭檔,勝在各有所長,各司其職時都足夠靠譜。所以,這個看上去人才結構四處漏風的團隊,最終在磕磕絆絆中到達了目的地。
有人總結,這幾個人的靠譜程度,也對應著故事結尾他們得到的不同結局:出力最多的孫悟空也如愿成為斗戰勝佛。
這年頭,人們習慣講情商,比高情商更重要的,其實是靠譜。無論為人處世、無論生活工作,靠天花亂墜的忽悠終究不長久。
所謂靠譜,是能把一件事力所能及做到最好,是能讓人放心將任務交付于你,事事有回應;也是能給合作伙伴帶來某種確定性,有擅長填坑的實力。
這樣的態度,同樣適用于職場之外。有句話說得很好:做事有頭有尾,做人敢于擔當,這就是人生的理想境界了。
看似復雜的生活,有時候也就這么簡單。
那些常翻常新的名著,《紅樓夢》是一部,《西游記》也是一部。
不同年齡,能讀出不同的感受。少年時讀《西游記》,最愛看孫大圣一路披荊斬棘;中年時讀《西游記》,知道人生實苦,熬過才是成熟。
如果用職場眼光看《西游記》,它也是一個有關生存法則的故事。師兄弟三人,再加上白龍馬,恰恰代表了不同類型的人才,靠譜,則是他們獲勝的法寶。
一
網上有一個熱議話題:在職場中,為什么領導都喜歡靠譜的人?有個答案是這樣的:因為靠譜的人,無論說話還是做事,都能讓人放心。
齊天大圣的靠譜,就體現在專業能力上:再難對付的妖怪,全能搞定。
面對取經路上的種種磨難,他是有底氣的:師父是菩提祖師,自己苦熬許多年,學成了七十二般變化和筋斗云,結交各路神仙妖怪,天上地下,人脈非常廣。
看久了《西游記》,人們偶爾會調侃,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猴哥真正親手降服的妖怪沒幾個,動不動就要去天庭喊人,打不過就只會搬救兵。
這倒未必。很多時候,請救兵是最迅速有效的辦法,成功概率也更高。比如對付蜈蚣精,毗藍婆菩薩一根繡花針就能解決問題,何必一味死磕、耗時費力?不如變通一下,對癥下藥。
他說過:“若是天魔,解與玉帝;若是土魔,解與土府……是蛟精解與海主,是鬼祟解與閻王。各有地頭方向。我老孫到處里人熟,發一張批文,把他連夜解著飛跑。”
猴哥很清楚自己此行的核心任務:保護唐僧取得真經,那些磨難都是到達目的地之前必須經受的。更何況,有些妖怪本就是神仙坐騎或侍從之屬,不如賣個面子,叫主人自己清理門戶。
做人留一線,來日好相見。
除非像三打白骨精時被迫暫時離線,否則孫悟空始終是取經隊伍中的頂梁柱,硬實力與軟實力兼具,論降妖除魔,他確實像定海神針一般靠得住。
二
不過,有時只憑業務能力并不能愉快地解決所有問題。職場人來人往,溝通應酬沒有一刻停止,相當考驗交際能力。在這一點上,八戒看上去更合格一些。
跟猴哥比起來,二師兄好像懶散了許多:貪吃嗜睡,能偷懶就偷懶,一身小毛病,很容易讓人忘了他曾經也是有名有姓的天蓬元帥。
孫悟空有短板:水下功夫不太好。這正好是八戒的長處,遇到在水里興風作浪的妖怪時,一般先是豬八戒、沙僧誘敵出戰,甘愿為師兄打輔助,配合默契。
一路上,他最有幽默感、最擅長活躍氣氛,不像大師兄脾氣那么急躁。在因為相貌丑陋嚇到別人,被師父吐槽時,八戒不慌不忙辯解:
“不瞞師父說,老豬自從跟了你,這些時俊了許多哩。若象往常在高老莊走時,把嘴朝前一掬,把耳兩頭一擺,常嚇殺二三十人哩。”話說完,氣氛一下就緩和了。
孫悟空被黃風吹壞眼睛,打算找靈吉菩薩降妖,囑咐八戒藏好身,不要出頭。他便應承著回了一句:“曉得!曉得!你只管快快前去!老豬學得個烏龜法,得縮頭時且縮頭。”
他和團隊中其他人的交流沒啥障礙,很少使小性兒,談笑間就拉近了距離,偶爾被大師兄揪著耳朵罵“呆子”“夯貨”,過后依然“猴哥”“猴哥”叫得很順口,把沖突化解于無形。
算算時間,取經的過程其實很漫長,假如沒有八戒的幽默感和厚臉皮,多半會少了很多樂趣。
三
以前,有句形容職場的話比較流行:看似沒存在感的老實人,其實缺不得。《西游記》取經團隊里的類似角色,可能就是沙僧和白龍馬了。
他倆經歷不同,但有的地方又很像。論武藝,兩個人都不是很能打,既沒有孫悟空的本領,也不似豬八戒那般圓滑,勝在任勞任怨,至少表面上看起來是這樣。
在影視劇中,沙僧是個吃苦耐勞的形象,挑擔、做飯……許多雜活處理得井井有條。他對自己有清晰的定位,不跟大師兄搶風頭,不和二師兄爭寵,全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
白龍馬一路上也是兢兢業業,馱著唐僧到處跑,毫無怨言。
重要的是,在取經這件事上,兩個人信念堅定。唐僧接二連三被妖怪擄走,大家多少有點灰心。枯松澗遭逢紅孩兒,孫悟空很難過,說“我等自此就該散了!”八戒也跟著連聲附和。
沙僧出來力挽狂瀾:我們三人本應將功折罪,但如今說出這樣各尋頭路的話來,便是違背了菩薩的善果、壞了自己的德行,“惹人恥笑,說我們有始無終也!”一句話,點醒夢中人。
白龍馬也是如此。途徑寶象國,孫悟空已經被趕走,八戒沙僧不是黃袍怪的對手;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不太行,還是挺身而出,結果毫無懸念地被妖怪打敗了。
受傷后,他沒有躲起來,轉而說服了試圖溜號的二師兄,叫他趕緊請大師兄救場。結果皆大歡喜,唐僧得救,誤會解開,大師兄回歸。
這兩位,看似不出眾,卻是最穩定的基石。有本事的人,多少也有點個性和脾氣,不是那么服管。像孫猴子,最開始跟唐僧吵了一架就想走人,還是被龍王勸了回來。
所以說,沙僧和白龍馬算另一種意義上的靠譜,是團隊的穩定器和粘合劑,值得被信賴。即便不能獨當一面,卻也可解燃眉之急。
四
從孫悟空到八戒,再到沙僧、白龍馬,一部《西游記》,寫出了職場眾生相。
大師兄是那種極少數的精英,有能力,有性格;八戒像是大多數的白領,業務水平過得去,同時也有亂七八糟的缺點;沙僧和白龍馬本事不夠大,但聽話,老老實實做好自己的工作。
他們不算完美搭檔,勝在各有所長,各司其職時都足夠靠譜。所以,這個看上去人才結構四處漏風的團隊,最終在磕磕絆絆中到達了目的地。
有人總結,這幾個人的靠譜程度,也對應著故事結尾他們得到的不同結局:出力最多的孫悟空也如愿成為斗戰勝佛。
這年頭,人們習慣講情商,比高情商更重要的,其實是靠譜。無論為人處世、無論生活工作,靠天花亂墜的忽悠終究不長久。
所謂靠譜,是能把一件事力所能及做到最好,是能讓人放心將任務交付于你,事事有回應;也是能給合作伙伴帶來某種確定性,有擅長填坑的實力。
這樣的態度,同樣適用于職場之外。有句話說得很好:做事有頭有尾,做人敢于擔當,這就是人生的理想境界了。
看似復雜的生活,有時候也就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