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檢驗明星店成色的重要標準。
前幾年,國家重拳對娛樂圈進行整治,還加大查稅力度,不少流量明星發現,錢是越來越不好賺了。
怎么辦?
不如利用自己還存有的名氣,搞搞加盟店。
于是我們看到,各路明星代言的奶茶店、火鍋店、私房菜如雨后春筍般出來。
比如,開遍全國大中小城市的賢合莊火鍋店,就是明星陳赫搞的。
不過,近日企查查App顯示,國內多家賢合莊火鍋店變更企業狀態,由存續變更為注銷。目前,賢合莊相關聯的餐飲店,已有30家注銷。
對關店原因,有一家門店負責人說:
門店開業后火爆只持續了一個月,利潤率太低,再繼續下去只能是虧本。
明星代言的店,一般不都門庭若市,不都喊著要去“打卡”嗎?為何不火爆?
只能說,怪消費者變成熟了!
一直以來,很多明星店都被曝光出不少負面新聞。
而賢合莊的負面消息,也一直沒斷過,比如:天花板突然塌頂、在火鍋店里吃出塑料,被質疑使用合成肉欺騙消費者等等。
當然,最重要的是高價低質的用餐體驗,讓很多消費者感到寒心。
如此戲弄自己的“家人”,就不怕明星的口碑崩壞嗎?
怕肯定是怕的,但誰能抵擋住加盟店暴利的誘惑呢?
公開報道顯示,2019年,賢合莊啟動資本運作后,大舉擴張,2年來就開了800多家分店,遍布300多個城市,平均一天一家。
作為對比,火鍋店龍頭海底撈全球門店也不過1298家。
每日經濟新聞曾提供了一組數據:賢合莊每家加盟費近40萬,也就是說,陳赫的賢合莊在短短兩年,就只拿到了3.2億的加盟費!
老老實實拍戲怎么能掙3.2億?
戲骨張頌文,拍了十幾年戲了,房子還買不起呢。
及時將自己的流量通過餐飲業嫁接變現,才是一門好生意。
當然,做餐飲的流量明星不僅僅是陳赫,也不是從陳赫開始的。
鄭愷開了“火鳳祥”火鍋店,沙溢開了“辣參成”火鍋店,黃磊開了“黃粱一孟” 火鍋店,薛之謙開了“上上謙”火鍋店,還有孫藝洲的灶門坎、尹正的黃魚先生……
為什么都是火鍋?
這里面不得不說火鍋店的討巧之處。
相對于別的正兒八經的餐館,火鍋店人力成本較低,壓根不需要什么大廚,總部給好火鍋料和配菜,配幾個洗菜的就行了。
其次,這些年,中國人的口味逐漸變重,尤其是年輕人鐘愛吃火鍋。
再次,火鍋講究重麻重辣,這也意味著一些不新鮮的食材壓根吃不出來有問題。
現實中,火鍋店以次充好的現象也是最為嚴重。
賢合莊某加盟店也被曝光過稱“臭牛肉直接售賣”,還有餐具里被檢測出大腸菌群,包貝爾的辣莊火鍋則是以牛血冒充鴨血。
討巧,意味著暴利。
比如和陳赫一樣發財的鄭愷,其火鍋店的人均消費高達200元,加盟費為28萬元,目前已有500多家門店。
不過,要知道,任何一個行業,賺錢的都是少數人。
就明星餐飲而言,并不是所有人都掙到錢。
比如郭德綱的“郭家菜”、趙薇的“樂福餐廳”等,經營幾年之后就倒閉了。
還有孫藝洲的灶門坎鹵味燒烤,在北京兩家店均顯示“歇業關閉”,還曾被曝出拖欠貨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倒閉的大部分都不是做火鍋的……所以還是火鍋暴利啊。
當然,無相君為寫這篇文章的目的,絕不是痛斥明星店坑人。
公正地說,明星開店,及時變現流量,實現商業價值最大化,也無可厚非。畢竟,連潘長江老師都把握不住。
我們要提醒的是什么呢?
不要亂加盟這些明星連鎖店!
明星開店賺錢,賺的是兩波錢。
第一波是消費者的錢,第二波是加盟者的錢。
消費者覺得味道不好,被收了智商稅,下次不去就行了,但加盟者如果抱著只要跟對明星就只能賺錢的想法,那就危險了。
因為你被坑的不是幾百元,而是幾十萬甚至更多。
明星背書的連鎖店有一個特征,就是我是名人,你只要加盟,就有我的背書。
但問題是,那些加盟的商家真的能借助明星的光環賺錢嗎?
就像之前被采訪的人說的那樣:
門店開業后火爆只持續了一個月,利潤率太低,再繼續下去只能是虧本。
明星開店也好,帶貨也好,都是一個固定的收割韭菜方式。
比如賢合莊,背后團隊加盟費的收益已超3億元,這個團隊的運作者叫四川至膳,它不僅幫陳赫運作,也幫關曉彤、孫藝洲等一波又一波明星發展副業,打造加盟品牌。
打造品牌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吸引c端(消費者),更是為了吸引b端(加盟商),讓很多中小投資者花錢加入他們。
資本家很清楚,明星壓根沒時間管理那么多的店,這些店隨著消費者的喜歡勁過去,大概率會黃。
所以,他們先找來明星打響品牌,再請來網紅推廣打造成爆款的門店,吸引別人加盟,再從中抽取高額的加盟費。
消費者的幾百塊只是小頭,加盟商的幾十萬才是大頭。
很多中小投資者抱著希望投入大筆資金,以為自己能和明星一樣賺錢,那就大錯特錯了。
如今,餐飲市場的競爭太激烈,能存活超過5年的店,就實屬不易。
而作為深諳其理的大資本方,早就計算好市場的韭菜要割兩遍。
消費者一遍,加盟者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