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新聞稿已于2月7日發布)
磁力共振影像 (MRI) 技術是一種廣泛使用但成本高昂、用于診斷腦損傷和中風的工具。然而,其高昂的采購、安裝和營運成本,令大部分發展中的國家無法負擔得起。
香港大學(港大)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了一種嶄新的磁力共振影像技術 ─超低磁場(ULF)0.055特斯拉腦部磁力共振影像掃瞄儀,這種技術可以透過標準交流電源插座進行操作,而無需配備無線電頻率或電磁屏蔽室。
該研究團隊由港大電機及電子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講座教授兼林護基金教授(生物醫學工程)吳學奎教授帶領。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發表,并在 《Nature Asia》和《Scientific American》中獲重點介紹 。
港大團隊是全球三大致力開發新型 ULF-MRI 技術的先鋒學術研究團隊之一,另一個研究團隊設于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研究團隊的目標,與吳教授研究項目目標一致,就是要將磁力共振影像的應用普及化。
從事磁力共振影像研究三十多年的吳教授,對于自己開發的這臺他稱為「小型」 磁力共振影像掃描儀感到欣喜,并從中獲得強烈的成就感,因為這臺新研發的磁力共振影像掃瞄儀相對傳統的掃瞄儀更容易為醫院負擔得起。吳教授說:「人體主要由水分子組成,醫學磁力共振影像主要是水分子的成像。磁力共振影像是大自然的禮物,目前磁力共振影像掃瞄儀并未被充分利用,我們必須更好地善用它,利用它作為一種診斷工具?!?/span>
超低磁場(ULF)0.055特斯拉腦部磁力共振影像掃瞄儀的原型
據估計,目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磁力共振掃描儀為高收入國家所擁有,全球
分之二的人口無法負擔它們。全球臨床掃描儀的總數估計只有約 50,000 臺。
吳教授的團隊將超低磁場0.055特斯拉腦部磁力共振影像掃瞄儀的設計和演算法設為開放資源,提供給所有有興趣進一步開發該技術或將它應用于不同領域的人士。
這實際上是開啟了一道大門,令磁力共振影像醫療保健取得進步。 「這將是一個很廣闊的領域;我們已經展示了這個概念,并證明了簡化版磁力共振影像掃瞄儀是可行的,前面的路向可以有很多。」吳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