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于前兩篇挖了許多的坑,有讀者表示內容好玩是挺好玩,但是還沒有回答反復提到關鍵問題混動汽車是不是『過渡技術』『多此一舉』。所以今天主要來回答這兩個問題!
絕非多此一舉!
答案放最前,混動汽車絕對不是『多此一舉』,更不是『過度技術』!我們一分為二來分析。
首先,我們可以從2020年10月由國務院頒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看到國家對混動汽車的基本態度:
1.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布局整車技術創新鏈。
2.研發新一代模塊化高性能整車平臺,攻關純電動汽車底盤一體化設計、多能源動力系統集成技術,突破整車智能能量管理控制、輕量化、低摩阻等共性節能技術,提升電池管理、充電連接、結構設計等安全技術水平,提高新能源汽車整車綜合性能。
作為『三縱』 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在接下來15年仍將得到國家政策的青睞。此外,『研發新一代模塊化高性能整車平臺,攻關純電動汽車底盤一體化設計、多能源動力系統集成技術』也指明了「多能源動力系統集成技術」也將是這15年的主流技術趨勢,并非將混動技術看做一種『過渡技術』。
從一個從業人員的角度來看,我十分佩服國家制定這樣戰略的長遠性和合理性:
1.產業轉型必須慢慢來:
緩解燃油汽車帶來的能源存量問題和環境破壞問題,需要時間,不能一刀切,步子跨得太大容易扯到……所以,產業轉型需要四平八穩地進行;
2.技術轉型需要留后手:
汽車的『新四化』不是簡單的『用油驅動』轉『用電驅動』,而是能源戰略轉型,其中有很多的技術分支,是一次從基礎科學到應用科學的新嘗試,若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容易雞飛蛋打,同時點上純電與混動的技能點,不僅是留后手,更是能開拓多條彎道超車的賽道。
可能大家覺得我在吹『彩虹屁』,或者說得太抽象,不急,當大家跟隨我們了解完國內外不同的混動技術后,你就能理解了。這里簡單地總結以上的內容:國家在下一盤大棋,而且整體戰略清晰、長遠且合理。
一切為了省油?錯了!
當我們走出國門放眼世界,大部分國家亦沒有放棄對混動技術、混動汽車的研發和投入,受限于篇幅,這里不做贅述。寫到這里,相信不少讀者就會認為:混動汽車不就是為了省油嘛?
為節能減排定制的DM-i技術
的確,當我們隨便拉出幾款車型,對比其燃油版與PHEV版本(插電混版本)的油耗,就能直觀地看出加入「電驅系統」的車型(無論48V輕混系統,還是帶有「驅動電機」)的確省油。難道混動汽車的只能被政策所導向,走上『節能減排』的獨木橋嗎?
2015款BMW i8的底盤結構
其實不然!
比如2020年6月宣布停產的「寶馬i8」就是非常有趣的一輛混動汽車。作為寶馬集團第一款「插電混」車型,堪稱寶馬的『天之驕子』,集寶馬三缸發動機精髓與一身的1.5L渦輪增壓「發動機」,配上其多年電機技術精髓的「驅動電機」,整套動力總成(2020款)理論最大功率達275kW (發動機170kW+105kW),理論最大扭矩為550 N·m(發動機320N·m+電機250 N·m),官方0-100km/h加速參數為4.6s,妥妥的跑車數據。
2015款BMW i8,在《諜中諜4》中大放異彩
只可惜,從2014年驚艷登場到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最終停產,讓我想到一句歌詞『愛情來的太快,就想煙花臺風』。